导航菜单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logo
般若学府
大悲緣起
转发:慧清    转发时间:2014-09-09 09:37:49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简介:大悲緣起、朝夕發願文

大悲緣起

大哉佛祖,最上法輪,作迷途之寶筏,為長夜之明燈。原夫如來演教法、被時機,於斯宗門堪為最勝;示教外別傳之嫡旨,接上根利智之高流。真參,則諸愆銷殞;深禪,則萬善恒持。心王突出,權勢臻隨;萬別千差,咸歸宗窟;五時八教,盡入圓規。行因至果之時,始終不動;利物濟生之處,彼此空函。逐形不礙,上酬覺帝之恩;垂迹無窮,下滿衆生之願。

慟哉!睹苦海之汪洋,可傷可慘;看妄波之浩蕩,無救無歸。四生往返,六道升沉,良可歎也。由是我等同志之流,不厭苦土、不求樂邦,正在凡夫地上、業識心中,建立法幢,弘然寶炬。

《華嚴經》云:菩提心為燈,大悲心為油,大願心為炷,大智慧為光,方可燭幽途之衢道,破黑暗之明燈。然最初切須研究心宗,豁然頓悟;了知自心,本無生滅,遂悲六道,枉受輪迴。

嗟夫!一念之差,故有聖凡之別,久沉諸趣,何有出期?居天堂者,則快樂繫縛;沉地府者,則痛苦交加。情與無情,本自諸佛一體;悟與未悟,咸皆蠢動同源。始因衆生,執迷輪而不返;遂感諸佛,與悲願以降臨。如是,運大願船,同遊悲海,三祇劫內,大千界中,視衆生如生身父母,施頭目腦髓而供養;看含靈如手足同胞,捨血肉身命以飽飧。投犬馬,為畜生所化;入飛禽,為烏鵲所歸。逐類隨形,和光接物,娑婆國中,無一微塵,不是如來捨身命處;輪迴界內,無一衆生,不受世尊教育深恩。

及我等,尚在沙門,襲佛後裔,當知諸佛興莫大之悲懷,俯視衆生受無窮之極苦。玆乃正當發廣大願,運無緣慈,同體大悲,上助諸佛慈化,下拔群生痛苦,中則自他俱利,深植往因,福慧兼修,佛階期近矣!

然不可窺願海汪洋,即望波而退,言及我等乃博地凡夫,何得如是而行之?若此念纔興,其自也,佛種斯斷;其他也,極苦何拔?可不歎歟!譬如樓高萬丈,必先從地修基,若無其基,高從何有?我等欲成佛果,必居凡地修因;若無其因,寧有其果乎?

世出世間,願為前導,切知諸佛由衆生悲願而證之,亦知衆生由諸佛悲願而持之;悟之曰諸佛,迷之曰衆生,倘能了此迷悟之源,何生佛之可有?我等實迷途杳杳、業識蒼蒼,不遵先聖本懷,那有將來宏範?由是,故依此願,朝夕二時,對三寶前至誠發願,頭面禮足,伸此願文,久之薰修。如世人欲修房屋,必先起心思惟,然後發於身口,行於事業,其房屋必成;若先無修房屋之心,何修造之有?

今我等發願,亦復如是。欲行菩薩道,利益衆生,必先有願於心,然後發於身口,行如是事,則願必成;若先無利生之心,何滿願之有?譬如前有一病者,欲求眼目醫之,方得除癒,汝先不發捨眼目之願,自眼目豈能捨之?然發願之時,正是修願之心,非是行願之事也。或謂有見此願甚實難行,不言犯妄語戒,便言發狂願,如斯之言,將出於口,斯人墮阿鼻無救。何以故?譬如有人溺於水中,其自見之,無救起之心,他人發心救溺,即出言阻擋,不許救取,如此重罪,報何免之?信此願者,必知佛法之來由,行此願者,必明同體之大悲。如是,可不墜言狂之咎。然此願乃“衆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”,實諸佛之本懷,菩薩之事業。除此願之外,不名至願。

又有問云:發大願者,有一二則足,多願有何利益?

答言:且諸佛菩薩在因地中為凡夫時,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、藥師如來十二大願、釋迦如來五百大願、觀音大士十二大願、地藏菩薩七十二願、普賢菩薩十種大願。《行願品》云:“虚空界盡、衆生界盡、衆生業盡、衆生煩惱盡,我此大願,無有窮盡;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”又云:“或復有人以深信心,於此大願受持讀誦,乃至書寫一四句偈,速能滅除五無間業,所有世間身心等病、種種苦惱,乃至佛剎極細微塵數一切惡業,悉皆銷除。”

從上諸佛菩薩無不發廣大願普度衆生,而後成佛;我等若不發願度苦衆生,欲成佛者,無有是處。故“衆生無盡,我用無盡”,何數量所能限也?敬告有志上士掃盡疑難,痛發大願,以免諸佛流淚,菩薩傷心,護法龍天搥胸頓足,其奈我何?慘傷痛心,尤奄奄而不向此願者,至感諸佛菩薩三歎苦哉!磋夫!六道衆生出苦何期?如是拭淚以誠之。

朝夕發願文

皈命本師釋迦尊,十方三世一切佛,

一切菩詞薩代祖善知

天八部等,我今發願為證盟,

仰垂微忱,願賜慈悲哀受。

  第一願  十方諸佛,常居在世,破群迷於九界,令正悟於一乘;法輪轉像末之頹風,慧日燭幽衢之長夜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願  十方三世諸大菩薩,不捨宏慈,憫衆生苦;建法幢於既倒,挽佛日於西沉,逐類隨形,同塵接物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願  正法久住,不被魔侵,為衆生正眼,作出世津梁;仰龍天而永護,俾法藏以長存。若不爾者,弟于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願  伽藍肅靜,海衆安和,禪侶共修六和,僧房遠蔽凶侵;祈祖道蕃昌,作將來宏範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五願  十方緣覺、諸聲聞衆,棄二乘因,修無上果;坐斷焦芽於定性,驚回灰斷於偏真,不捨三界,普度群生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六願  盡十方一切諸天及各天眷屬,捨電光之樂地,免永劫之苦因。觀佛道場,堪聞法要;悟無生忍,棄有漏因;轉天界而成佛界,易無常而契真常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七願  盡十方一切龍神各部,各捨所執,各蠲所重,悟已愛於非常,息貪嗔於永盡;植衆德本,了契佛因,遍沙界而護法,積行滿以成佛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八願  盡十方國土大小國王,欽崇三寶,正法施行;舉道德,永鎮王席;布仁慈,克安黎庶。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;外界無侵,干戈永息;共享光天,同沾化日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九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未種善根者,令種善根;未成熟者,速令成熟;未解脱者,速令解脱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不逢八難,不遇三灾,一切惡難横事,悉皆殄滅,永盡無餘;我若見者、聞者,急行救脱,不令遭之。若不爾者,弟于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一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孝順父母,敬事師長,和睦兄弟,恭敬鄉鄰;誠信三寶,受持大乘;性質溫和,心行慈善。公平處世,正直為人;重道輕身,安守本分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二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不受貧窮下賤,盲聾瘖啞、癃殘百病及諸惡業,悉皆遠離;亦有佛及菩薩,常坐道場,廣宣法要,勿令斷絶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三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有求衣服愛重者,即脱自身衣及愛重而與之。若不爾  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四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有求飲食湯藥者,即自忍饑而供給之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五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有求國城妻子、奴婢僕從、房屋田產、金銀七寶、象馬車乘、床座卧具,凡所愛重,悉皆捨之,毫無悋惜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六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若受極苦重病,有求手足作醫者,即將手足捨之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七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若受極苦重病,有求頭目腦髓、耳鼻舌齒作醫者,即熱心捨之,毫無愛惜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八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若受極苦重病,有求心肝脾肺腎內一切臟腑作醫者,即快意捨之,萬無悔惱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十九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若有女人厭惡女身,命終之後,即轉男身,生善信家,常樂布施,相貌端嚴,心行慈善;願早出家,童真入道,自利利他,化他自化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盡受三皈五戒,行十善道,漸入佛乘,不墮二乘邪見及魔外道一切雜趣中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一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生佛法家,住佛性地;息貪嗔痴,修戒定慧;悟最上乘,行菩薩道。即遍十方一切諸佛,得受記莂,盡成佛道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二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逞貪嗔癡,造諸惡業,五逆十惡,謗佛謗法,毀齋破戒,應墮阿鼻地獄。極惡重罪,萬無赦出,我願代他當受一切惡報等罪,萬無退悔;亦願他早生善道,遇善知識,勤聞法要,了悟自心,成等正覺。若有一罪苦衆生未成佛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三願  盡十方無量阿僧祇恒河沙諸佛國土種種地獄、阿鼻大地獄及諸小地獄一切受苦衆生,五無間罪,我願代他受大痛苦,令他出離苦趣,早生善道,遇善知識,發明自性,成等正覺。若有一地獄未空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四願  盡十方一切餓鬼等類,願早沾甘露,頓销饑火烟生;快飲瓊漿,急潤針喉猛焰。我願代餓鬼忍受饑苦,令他早獲善道,早證真常。若有一餓鬼未出苦趣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五願  盡十方一切畜生等類,飛禽走獸、鱗甲羽毛、蠢動含靈、昆蟲螻蟻,我即心念口言,願真靈頓發,早脱身於畜類;業報全銷,速了悟於本心,早生善道,頓悟真因,成等正覺。若有一畜生未出苦趣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六願  弟子及十方一切衆生,從無始來所造一切惡業,已受報、未受報、當受報悉皆令止,滅盡無餘,永不復造;仰求十方三寶、一切聖賢,憫念垂慈,求哀懺悔,堅持阿褥菩提,住不退轉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七願  弟子及十方一切衆生,隨願投生,不迷本誓;出生茹素,誠懇皈依。幼習佛乘,童真入道;財源豐富,口體香潔;心性溫和,身形端正;文字精通,言辭辯利。願早出家,不累父母;有為難事,孝順父毋。早許出家,堅持梵行,嚴護威儀,萬事隨心,四緣具足,六根通利,三業純和;無諸病苦,不受魔纏,不遭横事,永離怕怖;開悟正因,洞徹真源,智慧宏深,辯才無礙;萬行具備,六度精修,旋轉法輪,續佛慧命;不厭苦土,不求樂邦,世世生生,同佛出世;在在處處,以法利生,直至成佛,不忘本誓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八願  盡虚空,遍法界,若有無量極苦世界、機苦衆生,我頗往彼極苦世界,建立法幢,行菩薩道,令彼極苦衆生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二十九願  盡十方國土六道一切衆生,盡成佛道。若有一衆生未成佛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有無量金銀、珍寶妙香,合成為地,悉平如掌,無諸雜穢,亦無山陵溝塹、江湖河海。原有七寶池沼,香水清潔,若有飲者,煩惱頓除,悟無生忍。國土中無貪嗔十惡、無女人、無晝夜、無寒暑、無貧富、無貴賤、無生老病死,亦無成住壞空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一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若有一波旬、外道、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二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一切萬物及宮殿樓閣,悉皆自然光明,超諸日月,净潔殊特,遍照十方無量阿僧祇恒河沙諸佛國土。若有衆生見者,覺悟自心,證無生忍,亦有寶樹周匝行列,微風吹動,極妙音聲,遍諸國土;若有衆生聞者,令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三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嚴净道場,廣宣大法,直至盡未來際無有窮盡,所宣法音、所放光明,即遍十方無量阿僧祇恒河沙諸佛國土。若有衆生見者、聞者,即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四願  設我得佛,我之壽命過百千萬億那由他劫,不能盡其數,久遠住世,國土無盡,説法無盡,度生無盡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五願  盡十方一切衆生,志心信樂,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植衆善本。至心發願,欲生我國,不用蓮生,不假胎生,不計時間,不需品級,乃至一念,稱我名者,命終之一後,即以一念,我國現身,現即見佛,聞佛法要,悟無生忍,住不退地,遍及十方,覲佛國土;供養諸佛,得受記莂,普度衆生,速成佛道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六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諸天及人,盡具三明六通、智慧辯才,神通無礙,即遍十方無量阿僧祇劫恒河沙諸佛國土;即至彼國佛前,承事供養,尊重赞歎,得受記莂,盡成佛道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七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諸天及人,不具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隨形好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八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諸天及人,欲得衣服、飲食及一切應用之物,悉皆自然而至,不假造作;禪悦法喜為食,無諸大小便利,所受快樂,勝別天上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三十九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諸天及人,若聞不善名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諸天及人壽命,過十方無量恒河沙劫,不能稱其限量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一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諸天及人,有自願修短者,壽命終時,即生諸佛國土,承事諸佛,廣修供養,得受記莂,廣度衆生,不久成佛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二願  設我得佛,盡十方一切衆生,見我形者、聞我名者,即得無量百千三昧,一發意頃,供養不可思議諸佛;命終之後,即生我國,修諸佛行,行無上道,度不可思議衆生,盡成佛道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三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於一念頃,即遍十方,行菩薩道,度脱衆生。若有一衆生不生敬信、不生我國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四願  設我得佛,他方國土諸菩薩衆及十方一切衆生,聞我名者,即發道意,願生我國。臨命終時,不果遂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五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及他方國土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隨其志願,所欲聞法,自然得聞,心開意解,住不退地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六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其數無有窮盡,乃至天眼視之,亦不能盡其數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七願  設我得佛,國土中諸天,上至有頂及天眷屬,念念衛護道場,保守正法,直至盡未來際不可思、不可議、不可説劫,無有剎那退屈。若不爾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  第四十八願  設我得佛,盡十方國土一切衆生及非衆生,情、非情等,悉發阿褥多罹三藐三菩提心,亦發我所大願,成就爾所衆生,莊嚴佛土。若有一蚊蟻及一微塵衆生,不成佛道、不生我國者,弟子誓不成佛。

無邊度, 煩惱無盡願斷

門無量誓願學, 佛道上誓成;

自性生誓度, 自性煩惱願斷

自性法願學, 自性佛道誓成。

虚空有,我願無窮;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。

凡我同胞,當觀濁世衆生迷淪苦海,難登覺岸,正值減劫催臨,法當末運,魔雲熾盛,佛日西沉;大夜昏昏,冥途杳杳。悲夫慘痛,拭淚含悲,筆此庸言,哀祈互勸,切願大家出手,扶起剎竿,旋轉法輪,振興佛日,庶使大願船開,而齊登智地,不致隨識波而沉諸趣,尤莫之返也。

仰瞻我界,同體大悲,共發大願,為衆生津梁,作(九/山)疑為(久/山)危之古文)途寶炬。切不可起人我見,用勝負心,至言他是重業凡夫,所作之願,不能有益於衆生,我堂堂人物,豈肯低學小節;此言此見,龍天聞之動怒,鬼神聞之生嗔。何以故?既能發願,即是菩薩發心,當知此願,根據請佛菩薩在因地中為凡夫時所發之願,等無差別;若藐視此願,或謗此願者,自沉苦海,亦令衆生永墮輪迴,任是諸佛,不能救你。悲哉,痛哉!能依此願信而行者,實不負為佛之愛子也。

然發願之儀式,勿論僧俗男女,乃佛前香花供養,僧則搭衣持具,俗則洗心滌慮,恭對佛前,至心發願。一拜下,俯伏宣願一條,共四十八願,即四十八拜。心則觀頭,口別宣願,身則拜願,真乃三業相應,可名至願。朝暮薰其心,起止行其事,亦是言行相應。上則報佛深恩,下則衆生受度;今即如是因,後必如是果。儒云:“有願必成,無求不應。”况其釋乎?信矣哉!

 
 
当前位置
脚注栏目
版权信息
© 2014-2064 borexf.com 版权所有 ICP证:蜀ICP备14015702
访问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