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文章列表
-
日期:2014-09-01万行不出六波罗蜜。禅门但是六中之一。当其第五。岂可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。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。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。一切妙用万德万行。乃至神通光明。皆从定发。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。离此无门。离此无路。至于念佛求生净土。亦须修十六观禅。及念佛三昧。般舟三昧。
-
日期:2014-08-30问此境何识所现。答尘以识所现。内识变起似尘而现。如镜中见自面像非他影现。唯识论云。内识转似外境。我法分别。熏习力故。诸识生时变自我法。此我法相虽在内识。而由分别似外境现。诸有情类无始时来。缘此执为实我实法。如幻梦者幻梦力故。心似种种外境相现。内识所变似我似法。虽有而非实。经云。由自心执着。心似外境转。彼所见非有。是故说惟心。此由约事而论。说为识变。若深达真如。一切诸法本来不动。即心自性亦非待变。
-
日期:2014-08-30问 诸法寂灭相。不可以言宣。何不直指其事。而广涉因缘。兴诸问答乎。答 楞伽经云。佛告大慧。若不说一切法者。教法则坏。教法坏者。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。若无者谁说为谁。是故大慧。菩萨摩诃萨莫着言说。随宜方便广演诸法。故知总持无文字。文字显总持。离理无说。离说无理。以真性普遍故。不可说不异可说。以缘修无性故。可说不异不可说。若说四实性及诸法自相。皆不可说。若依四悉檀及诸法共相。皆是可说。
-
日期:2014-08-30问 菩提理。本性自周圆。何假发心故兴妄念。答 般若经云。若菩萨知心性即是菩提。而能发起大菩提心。是名菩萨。又上首菩萨云。吾于无所求中。而故求之。又无所发。菩萨云。知一切法皆无所发。而发菩提心。然于所证真如。如外无智。能发妙智。智外无如。双照双遮。不存不泯。不二而二。理智自分。二而不二。能所俱寂。次即归命三宝无上福田。起坚固心。具不坏信。离五怖畏。成三菩提。最初之因缘。摄一切善法。
-
日期:2014-08-30问 事则分位差别。理惟一味湛然。性相不同。云何无阂。答 能依之事。从理而成。所依之理。随事而现。如千波不阂一湿。犹众器匪隔一金。体用相收。卷舒一际。若约圆旨。不惟理事相即。要理理相即亦得。事事相即亦得。理事不即亦得。
-
日期:2014-08-30问 结业即解脱真源。罪垢不住三际。何不了无生而直灭。随有作而劳功乎。答 夫罪性无体。业道从缘。不染而染。习垢非无。染而不染。本来常净。业性如是。去取尤难。一切众生业通三世。真慧不发。被二障之所缠。妙定不成。为五盖之所覆。唯圆乘佛旨。须于净处严建道场。苦到恳诚。普代有情勤行忏法。内则唯凭自力。外则全仰佛加。遂得障尽智明。云开月朗。是以非内非外。能悔所忏俱空。而内而外。性罪遮愆宛尔。故菩萨皆遵至教。说悔先罪。而不说入过去。且登地入位。尚洗垢以除瑕。毛道散心。却谈虚而拱手。
-
日期:2014-08-30问 即心是佛。何须外求。若认他尘。自法即隐。答 诸佛法门。亦不一向。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。十玄门之该摄。六相义之融通。随缘似分。约性常合。从心现境。境即是心。摄所归能。他即是自。古德云。若执心境为二。遮言不二。以心外无别尘故。若执为一。遮言不一。以非无缘故。
-
日期:2014-08-29佛法的道理是一环扣一环。多一环不可,少一环不行。不管你任何法门,都是如此。
-
日期:2014-08-29这修行的素质跟世间的素质还不同。我刚才说了,这个临济宗非常霸道,经常说的一句话,说这个生姜是树上长的,你不能说是土里埋的。
-
日期:2014-08-28从修行角度来讲,只有先契入空性,才能听懂我所说的话。我讲的这些,你不契入空性,你也听不懂。
-
日期:2014-08-27天台寺寮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,常住师父带领四众出坡劳作。
-
日期:2014-08-27要修行要参禅,首先要发菩提心。好像没有人把发菩提心跟参禅联系起来。参禅用工的目的就是成佛作祖,明心见性。你不发菩提心,能够明心见性吗?
文章搜索
文章分类